讓天賦發光 — 讀書心得

Jimmy Hsu
Jul 10, 2021

--

工業化式的教育是老掉牙的一個問題,其成因要回溯到工業革命時,因工廠需要大批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來維持產能運轉,所以政府就採用制式的教學模式量產大批符合標準的人力來供應勞動的需求缺口。現今整個經濟型態已與工業革命大相逕庭,但我們仍沿襲著舊有的制度不免有些不合時宜。

教育的目的是發掘你的個人興趣及潛力、培養你未來可以使用的能力,讓你可以更加適應未來的社會。目的又可以分為個人、文化、社會、經濟等四個面向:1) 人們可以透過教育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及專長; 2) 更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文化; 3) 了解社會的運作、 4)成為更稱職的公民;讓自身能夠經濟獨立、自給自足。

當我們知道教育的目的後,我們要去反思現在的教育環境及體制是否能夠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培養未來可以使用的能力?試想一個員工除了專業的技能外,在企業中最好具備什麼能力,才能在組織中發揮所學?溝通協調、團隊合作、領導、問題解決、獨立思考、創新、換位思考?這些軟實力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是否能夠被培養?

在升學主義及標準化測驗掛帥的環境中,我們將體育、美術、音樂、社團的時間拿來上數學、英文、理化等學科,只求最大化學生學習學科的時間,但這些被取代的術科科目恰恰好是提升我們軟實力最好的時機。另外,既有的學科是否能過透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強化學生們的軟實力也是目前教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翻轉教室也許是其中一種方式。

翻轉教室是現在最熱門的一種方法,其精神在於將學習的主體從老師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習不再唯獨透過老師在講台上講課來吸收新知,而是讓學生透過不同的管道課前先預習,並在課堂上互相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老師在教室裡扮演者引領對話的角色,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也有助於學生去思考、表達、領導及團隊合作。

一個制度的改變,不僅需要獲得政府支持、由上而下去調整,也要從基層由下而上發起,教育的改變最好是在地化的、草根性的革新,每個地區甚至每所學校的特色都不盡相同。最好是要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一起參與,包含師生、學校、家長、甚至是整個社區,不僅取得大家的共識共同努力,資源也可以共享,讓改變的力量更加強大。

現在台灣也有許多致力於教育產業革新的教育者推行多樣化的教育改革,不僅從體制內去作調整,也試圖去改變體制,或是跳脫體制的框架去作創新,想改善台灣的教育環境,但這樣的概念目前雖算是方興未艾,但卻還不夠普及,大多數的老師、家長對於這個概念不是很熟稔。唯有不斷地倡導及推廣才能讓改變的星星之火終能燎原。

--

--

Jimmy Hsu
Jimmy Hsu

Written by Jimmy Hsu

Marketer who like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etter by reading.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