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Smith 是受人景仰的經濟學之父,大家多半是透過國富論裡談論到的一雙看不見的手來認識這位大師,但Adam Smith不僅僅是對於宏觀的經濟世界有所研究,對於微觀的世界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宏觀的世界討論中,Adam Smith假設當每個人都站在利己(self-interest)的角度來做決定時,市場即能夠達到最適化分配 ; 在微觀的世界中,Adam Smith 闡述了每一個人做的決策都受到道德層面的影響,進而產生利他(altruism)的行為。
在道德情操論中,Adam Smith 強調每個人都是渴望受人喜愛 (be loved),並期許自己是可愛的人(be lovely),這句話是他的核心理念,我們不僅希望受人喜歡,也希望我們發自內心地接受自己、喜愛自己。所以他提到了我們心中都住著一個善良的天使,天使會依據你所處的社會及道德規範來提醒你做人處世的原則,書中稱這個善良的天使為無私的旁觀者(neutrual bystander)。但人們某種程度上都還是利己的,大家會傾向於關注與自身利益較相關的事物,思考角度也多半是以自己為中心,這就是所謂你的鐵律(Iron law of you)。也正因為有這兩個不同的思考模式相互影響,才會產生人們時而利己時而利他的情況。
由於人們都期許自己是可愛的,所以有時候會陷入自我欺騙的困境。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會嘗試合理化自己的作法並試著說服別人自己是為了對方著想,用看似無私的理由來包裝自利的行為,常常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說服別人、更是要說服自己是立意良善、自己是可愛的人。
除此之外,Adam Smith 有提到要怎麼受人喜愛,其中名聲及富裕是讓人喜歡的元素之一,但是你假如過分追求這些元素,你會活得非常辛苦。另外一個讓人喜歡的方法是培養自己的智慧及美德,在通往受人喜歡的道路上,也許追求名利會有需多人簇擁,但追求智慧及美德才能讓你走的更平靜。Adam 也有提到,合宜性(prosperity)的重要,當我們與其他人相處時,會自動地調整自己的頻率,讓我們本身不會過分突兀,這其實跟大家熟知的社會化很像,我們會依據不同的場合及對象來調整自身是否合宜,他也建議我們非常情緒化時,可以找一個陌生人對話,這時我們勢必要調整自己讓自身不會過度突兀而壓抑自己的情緒。